- 信息来源:市水利局
- 发布日期:2024-03-22 10:55
-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增强党支部凝聚力,让党员及干部职工亲身感受洪泽湖变迁和文化底蕴,学习现代水利工程的先进管理经验,2024年3月20日,河管水管引管联合支部赴苏北灌溉总渠水上立交、洪泽湖大堤、三河闸工程开展“学习先进争一流,奋楫扬帆再出发”主题党日活动,机关党委委员、各党支部委员及党员职工代表约28人参加学习。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参观苏北灌溉总渠水上立交
首先大家来到了位于苏北灌溉总渠的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上部的京杭大运河航槽,横跨在淮河入海水道之上,两条水道立体交叉,互不干扰。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水利史上的奇迹——淮安水上立交枢纽工程,实现了淮河入海水道与京杭大运河的各自独立。
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淮安水上立交枢纽工程兼顾着大运河和淮河入海水道的航运和泄洪两个功能。“因为大运河的日常水位要比淮河入海水道高出五六米,所以这两条河流相交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工程措施。”
登上枢纽旁30多米高的安澜塔顶,只见河道纵横交汇,货运船只往来穿梭、繁忙有序。以此景观为主体,现代工程与淮安古运河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淮安水利枢纽风景区。大家惊叹于“河上有河”的独特景观,理解了建设河道立交的重大意义,同时领略了水利人的智慧。
随后,大家走进淮河安澜展览馆,展览馆坐落于苏北灌溉总渠管理处院内,淮河安澜展示馆目前是江苏省关于淮河及其流域历史和文化的唯一一座水利展示馆,馆内分为历史淮河、现在淮河和未来淮河、数字淮河四个部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欣赏了大量淮河发展图片文字视频以及实物模型资料,将淮河自然风貌尽收眼底,了解了淮河及其流域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感悟一代代治水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和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
最后一行人又来到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施工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一旦将来二期建成以后,淮河就会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入海通道。”因此,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打通淮河流域洪水排泄入海通道,提升洪泽湖防洪标准,有力保障淮河流域的耕地防洪安全。此外,工程建成后也将再次提升淮河流域的航运功能,扩大航运通道,促进淮河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参观洪泽湖大堤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古堰洪泽湖大堤。洪泽湖大堤,又称“高家堰”,是明朝时期为了防止淮河洪水泛滥而修建的重要水利工程。大堤全长67公里,横跨淮安市的清浦、楚州、洪泽、泗洪四区县,其雄伟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它成为淮安历史文化的象征。
参加活动的干部职工顺着洪泽湖大堤徒步而行,呼吸着清新空气,感受着春天的生机盎然。沿途参观了临水而立的洪泽湖碑、重要水利工程遗址周桥大塘等。大家了解了洪泽湖大堤的修建历史、从东汉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治理淮河的重大举措和成就,体会到“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的豪迈精神和深厚的人民情怀。
对标一流学先进——参观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
在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先后参观了三河闸启闭机房、洪泽湖水文化碑廊、三河闸展示馆、洪泽湖治理保护展示馆等,详细了解了三河闸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做法及水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效。
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了三河闸的工作原理,大家也见到了现存仅五头的镇水铁牛,漫步在洪泽湖水文化碑廊,在历史中感受水利发展的沧桑变化,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先辈的敬仰。
经历过4次加固改造的三河闸,成功抗御了多次大洪水,保证了里下河地区3000万亩农田和26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逝者如斯夫,汤汤流水,见证了建设者们不舍昼夜辛苦劳作,排除万难的精神。参观者纷纷表示,要继承先辈们精神,凝聚奋进力量,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坚持高标准定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