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位变化关系研究
- 信息来源:市水利局
- 发布日期:2025-04-14 16:46
- 浏览次数:
4月10日,泰州市水利局副局长张剑召集市水资源管理处、省水文局泰州分局和市防办相关负责同志,就近日泰州市通南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情况,组织专题研讨会商,从水资源配置、地下水监测分析和生态水位保障的角度,分析水位变化原因。会议一方面综合各种数据,研究分析当前的形势和问题;一方面继续密切跟踪、监测面上情况,不断深化既有研究成果;一方面充分发挥我市水利工程体系联合调度、统一配置的作用,在引水、调水、保水、活水上下功夫,尽一切可能提高地表水水位,同时补充地下水。
受2024年台风“康妮”后续影响,泰州市通南地区降雨量较往年明显下降,沿江重要口门引水量同步减少,全市地表水、地下水水位较往年大幅下降。为分析水位变化影响因素,我市选取了黄桥站2024年11月-2025年3月、2023年11月-2024年3月和2021年11月-2022年3月(典型年)等3个时段,开展地表水、地下水位对比分析,同时研究通南地区降雨量、蒸发量、引水量对水位变化的影响。
根据数据对比分析,2024年11月-2025年3月,泰州市蒸发量较上年及典型年同期均增大,但无明显增幅;降雨量仅占上年同期1/5不到,与典型年相比,占典型年同期1/4左右;沿江四大口门(口岸闸、马甸港闸、夏仕港闸、过船港闸)和送水河动力补水总量为2.6亿方,引水量较上年同期及典型年均减少,因此黄桥站地表水位和地下水位整体偏低。但降雨期间,水位有明显上涨趋势,且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与地表水涨落趋势基本一致。同时发现,引水期间地表水位和地下水位有明显上升趋势,2021年11月-2022年3月、2023年11月-2024年3月引水后地下水位能够较快地与地表水位达到持平;2024年11月-2025年3月,引水后地下水位仍明显低于地表水位,分析其原因为干旱少雨,同时引水量较少,存在地表水持续侧向补充地下水的情况。
从当前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加强水利工程体系联合调度,不仅能优化地表水水资源配置,保障生态水位达标,还能对地下水水位调控产生间接影响。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研究成果,探索通过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提升地下水水位的可行性,力争早日实现精准调度、立体补水,为保障全市水安全做出更大贡献,也为全省水资源统一调度提供“泰州经验”。